前沿应用|中国牵头,全球首个低场核磁肉品快检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发布时间:2025-07-16 14:50

在全球食品检测领域迎来重要技术革新——国际标准化组织近期正式采纳并发布了首个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检测肉类含水量的国际标准(ISO 17646:2025《鲜肉水分含量快速测定——低场核磁共振法》)。这一突破性成果由中国食品科学专家团队主导完成,标志着我国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方面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该标准研发工作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支持下,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协调推进,由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周光宏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联合国内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及行业领军企业共同完成。研究团队经过三年技术攻关,成功将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应用于肉品水分检测领域,建立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快速检测方法。

与传统的烘干法等检测手段相比,该技术具有显著优势:一是实现了非破坏性检测,能完整保持样品组织结构;二是检测效率大幅提升,由原来的数小时缩短至几分钟;三是可精准区分肉品中不同形态水分子(包括自由水、结合水等)的分布特征,为识别注水肉、冷冻肉等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该方法经国内外12个实验室的比对分析,多轮实验室比对测试结果显示,各实验室得出的数据离散度极小,重复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指标均远优于同类标准,得到了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的认可。

作为食品检测领域的新质生产力代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标准化应用将有力推动我国肉类产业质量管控水平的提升,同时促进国产检测设备的国际化进程。这一突破不仅填补了国际肉品快速检测标准的空白,更为全球肉类贸易质量监管提供了中国方案。

标准案例内容如下:

材料和设备:

待测肉样应为鲜猪肉,肉样温度不低于0℃,不高于37℃。

双片刀(间距1.0 cm)、陶瓷刀。

核磁管(内径25 mm)。

仪器设备:

天平(精度0.001g)

低场核磁共振仪:要求通用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仪器样品仓的口径大于25mm,仪器内环境温度≤35℃。

测试参数:

测定参数设置:选择CPMG序列,接收机带宽SW=100 kHz,质子共振频率SF=21 MHz,开始采样时间RFD=0.08 ms,等待时间TW =4000-8000 ms,模拟增益RG1=20 db,采样点数TD=1024,数字增益DRG1=3,前置放大增益PRG=2,累加次数NS=8,DR=1,TE=0.3 ms,回波次数NECH=2000-5000。

数据处理:

    将测量的核磁信号按照X为采样时间(ms), Y为信号强度进行排列,得到样品连续分布的弛豫衰减曲线(CPMG曲线)的T2弛豫反演图谱,按照谱峰的横向驰豫时间,可分为:

T2b= 1~10 ms为结合水;

T21=10~100 ms为不易流动水;

T22≥100 ms为自由水。

根据水对应的反演图谱,分别计算出相应的核磁信号,其中包括:A2b(结合水峰面积)、A21(不易流动水峰面积)和A22(自由水峰面积)。

如您对以上应用感兴趣,欢迎咨询:18516712219

参考文献:

[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2025). 《ISO 17646:2025 鲜肉水分含量快速测定—低场核磁共振法》

电话客服

电话:400-060-3233

售后:400-060-3233

微信客服
公众号
TOP

返回顶部